【资料图】
最近,全国房地产行业的年度数据出炉了。 这一年过得有多难,大家都已经有亲身体验,所以,无论开发投资额、土地购置面积,还是销售量和房价,大幅下挫几乎是没有什么悬念的。 真正的悬念,出现在城市间的分化里。我们发现,从去年开始,有一个趋势愈发明显了—— 当潮水褪去后,第一波被购房者抛弃的,竟然是当年最火热的网红城市。 回顾上一轮楼市周期, 重庆、武汉、珠海、长沙,乃至阿里总部所在地 杭州,都是热度极高的网红城市。 无数全国投资客在炒房团的指引下蜂拥而至,抢着在陌生的地图上下注, 只为赌一个资产暴涨的未来。 犹记得前些年杭州的疯狂,热门新盘一旦推出,必引万人疯抢。 毕竟,杭州新房和二手房之间的倒挂已经是明牌了,很多时候,摇中一个签,就等于天上掉下了500万。 但2022年,对于这些城市来说,真是折戟沉沙的一年。昔日的荣光不再, 留下的,似乎都是一地鸡毛。 先看新房成交数据吧。 相比2021年, 数据同比腰斩已经是普遍现象了。其中,杭州、武汉的新房成交面积下滑52%,长沙跌幅49%,郑州也下跌超过四成。 最夸张的是重庆,新房成交数据直接缩水70%,这样的成绩单,也难怪当地的行业人士直呼—— 极不寻常,20年罕见。 要 知道,全国新房成交数据只缩水了25%。 一般来说, 只要行业的销售跌幅超过20%,利润滑坡的程度就会非常严重,不知道去年身处重庆的各大开发商,是不是如坐针毡。 而在新房价格方面,网红城市中,除了合肥和杭州相对抗跌以外,其他的一直处于阴跌状态。 比如郑州和武汉,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两个城市的一手房价一直跌跌不休,一年半的时间里, 只有一两个月勉强翻红。这样的降幅只是面上的数据,具体到市场上,大幅度降价走量成了不少房企活下去的唯一出路。 这不,去年8月在武汉,就闹出了沸沸扬扬的央企大哥带头降价的一幕。 原价1.8万的房子,有些楼栋直接打7折,一套130多方的单元一夜贬值近70万—— 首付没了,还要多掏30万房贷。老业主火速堵截售楼部,最后,开发商迫于压力,当即叫停了销售价格,并对外宣称只是青年员工置业计划。 Emmm……好吧。 至于土地公开市场,则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合肥、珠海去年的土地成交面积不跌反涨。 忧的是,剩下的城市卖地变得格外困难。 成交金额缩水三成以上是常态,低迷如武汉,卖地收入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 考虑到各城市都有城投或者本地国企撑场,真实的土地市场只会更加惨淡。 但话说回来,上一个周期里,这批网红城市能够崛起,吸引全国投资客的目光,背后是有原因的。 近年来,一线城市实行严格的限购限贷,挡住了很多热钱,他们不得不把目光转向了门槛更低,对投资需求更加友好的二三线城市。 和一线城市相比,这些城市普遍落户成本较低、产业发展有“故事”可讲、外来人口流入较快、购房成本相对较低,再加上各路房产大V的卖力带货—— 这些城市的房价已然不由本地人的收入决定,而是直接和一线城市“对标”,仿佛随时都在准备迎接“下一次大涨”。就拿重庆这个网红鼻祖来说吧。 这座城市的“楼市爆款”基因,始于2016年。 当时,炒房大佬欧神带着以上海为首,声势浩大的外地购房者涌入重庆,在两江四岸沿线大手笔“抄底”。 当时,重庆被拿来和上海“对标”—— 同样作为直辖市,同样位于长江边上,上海主城区的房价在7-8万左右,但重庆中心区的平均房价居然才7、8千元! 近10倍的房价差令炒房客产生强烈的财富幻觉,就这么一捯弄,重庆的房价就蹭蹭地上来了。 当年,官媒对此的评价,是这样子的—— 而珠海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2019年人口才突破200万人, 但房价却能挤进广东的前三名。显然,仰仗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和大量北方投资需求(或养老需求?)的青睐,这座宜居小城的房价早就不由广东人决定,而是由全国人民来决定了。 但如今,时代已然变换。 恰逢人口和经济基本面双双下滑的大环境, 一切消费都不得不回归理性。房子作为普通人最大的消费品,本来就会受到一些冲击。 而这两三年的市场走势和舆论教育,又成功打掉了“房价永远涨”的预期—— 大部分人开始相信, 房子是真的可以做到“不炒”的, 如果没有真实居住需求,就没必要为了虚无缥缈的“升值”押注三十年。当投资需求退潮,本地购买力又无力支撑,靠全国炒房客捧起来的网红城市,最终成了摔得最狠的那一群。 雪上加霜的是, 官方也会错判形势。今年楼市成交火热,就预估明年能卖更多房子,一心趁热打铁,推出更多的地块,把供应推到天量。 一旦市场下行,只会造成更大程度的踩踏。 那么,网红城市的未来,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对于严重供大于求的城市,挤掉一部分泡沫是毋庸置疑的了,而房地产市场什么时候能够回到正轨,主要取决于供需什么时候回到平衡。 从 供应端来说,要尽量保持克制,减少土地供应,对于当下的烂尾楼做到保交付,稳定市场信心; 从 需求端出发,应该大力扶持优势产业,释放政策利好,吸引更多真实人口流入,努力做大“接盘侠”这个群体。 如今,房地产重回支柱产业,行业利好在陆续释放,我们并不知道下一次跨城投资潮什么时候会卷土重来,或者,还会不会有卷土重来的一天。 但无论如何,靠着画大饼在存量里做文章终究是不可持续的。 过去几十年来的中国故事,最底层的逻辑其实只有一个—— “发展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以上为正文,来自熊先生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我们的市场号↓↓
Copyright © 2015-2022 大河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75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