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动态 > > 正文

站在书这一边_当前播报

发布日期:2023-03-29 10:27:58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


(资料图)

半书房一角

“B612星球”校园微型图书馆 本文配图由作者提供

“一杯清茶,一盏明亮的灯,一扇有风景的窗,一张可以自由窝着的沙发,还有随手就可以拿到的一本一本好书。”这算是我对理想生活方式的一种憧憬:在翻书中度日,好像只要手里有本书,就可以抵挡孤独,逍遥在心灵的风光中。我愿意把生活交给这样的过程,可不是想想而已,一本书一本书陆续抵达我的房间,从书柜到书架,从窗台到床边,从书桌到餐桌……一窗明月半床书,读书这么好的事,我向往的是心灵的愉悦,正如罗曼·罗兰的名言:“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是的,翻书就是和“各种有趣无趣,或者伟大渺小,或者热烈平和的灵魂,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这也是一个人的精神功课,不断帮助我去保持对生命、生活和具体的人的兴趣,书里那些“精神光线”或“美学营养”,就是力量的来源——那些自己把握住自己的能力,显然这比什么都重要。

带一本书去生活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我很庆幸自己在读书的路途上口味没有被熏坏掉,不为什么读书,和书建立联系的日子,每一天都是那么平和那么饱满。书架上有一套发黄还缺书角的《三言二拍》,算是我最早的藏书,这里也照见了那个少时爱翻小人书的我,生成一条喜爱读古典文学的小径。去年,家里的少年在偷偷手抄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我仿佛看到这条小径的无声传递,流淌着静谧的欣喜。回顾自己的阅读史,脑海中不时泛起的还有梁羽生的经典《萍踪侠影录》,那是在读初中时办理完县图书馆借书证后借阅的第一本书,而我对历史产生阅读兴趣就是从武侠世界开始,直到读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历史阅读给予我一个大惊喜,冷静的笔触里,是完全不同的叙事风格和历史思维,把我的阅读视野和眼界打开了,仿佛踏入一条“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的巨流河,没有了那种沉重的心理负担,沉浸在“历史、记忆与遗忘的复杂关系”里,不自觉地会提醒你去思考人性,思考如何更理性更平和地面对这个世界。还有一本书,是20世纪90年代三联出版的董桥的《这一代的事》,董桥的这本书因为是小开本设计,极适合随身携带。读董桥的文章,最奇妙的是可以随便翻读,无论从哪一页哪一行开始都可以读起来,着迷这种“风吹哪页读哪页”的消闲自在感,也感佩“打通古今、贯穿东西、既野又雅、精致幽默”的作品风格。陆陆续续收了很多董桥的书,真是一本比一本精致,我承认我是被装帧的美诱惑了,每每遇到就放不下手。“仔细想来,我爱书,很多时候可能不是热爱书中的内容,而是热爱书本身。”这是作家沈睿的说法,我十分赞同。这些年,我一直追着年度“最美的书”的评选,那些洋溢着汉字之美的书,真的里外都有惊喜,因为看见并收藏到这些书,我也找到了纸质书永远无法被替代的理由。虽然也给自己配了一个Kindle阅读器,但阅读体验始终无法替代抚摸一本好书的真实惬意,“翻书等花落”的意境无法想象捧着的是一个阅读器。

读书藏书也丰富着我的生活线索,每到一个地方,逛书店那是必需的选项,那种寻觅的快乐,于我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愉悦与乐趣,因为“每一家书店要回答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这些年,一路探访过北京的万圣书园、模范书局、三联书店,南京的先锋书店,扬州的钟书阁,西安的万邦书店,成都的读本屋,杭州的纯真年代、晓风书屋,苏州的诚品书店,广州的博尔赫斯书店,深圳的旧天堂书店……期许你也能和我一样,在书店探访旅程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精神避难所。

在半书房读全世界

因为读书藏书,也因为对独立书店的向往,一颗书店的种子就这样奇妙地发芽了,它的名字叫“半书房”。那是在2015年的夏天,在浙南的小县城——苍南灵溪,我和一群热爱读书的伙伴,大费周章地折腾,以民间众筹的方式结盟行动,租用一幢闹中取静的三层小别墅,改造成一家书店(社区图书馆)——半书房。

“一庭花草半房书”是半书房最初的空间表达,也是半书房标识的精神意象,现在大家听到的半书房的传播表达——“在半书房·读全世界”,是2016年由作家毕飞宇为半书房题写而广为人知的。

我和伙伴们常说:“半书房不但见证了我们彼此的半生友谊,这个由我们自己建造起来的精神栖息地,也成全了我们对书房生活的情怀。”半书房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空间都是我们自己亲手打造的,外面是一庭花草,里面是半墙、半房子的书,它真实地满足了我们自己对读书人精神气息的一种向往。

当初创建半书房时,我们只是想找一个地方让自己可以喝咖啡,可以看书,可以满足自己读书生活的需求。我们能够在几年前做成这件事情,我认为根本原因是我们这群人对阅读的那种热爱,或者是对阅读的那种坚持。这让我想到一句话:“阅读对我们是一生的回报,是与那些或温和或有力或反叛或包容的灵魂相遇,让我们得以邂逅相互混杂、丰富多彩,却又永远高山景行的人类。”这或许就是我们发起半书房的精神基因,小镇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一家一家的书店去点亮。

我们也发现半书房的发生,偶然间在社会的骨头缝隙间,意外地在“去孤岛化”方面有所作为。一座城市,一个社区,都需要一些文化空间,一些阅读和书籍,来承载人们的心灵和思想。半书房真实重建人和人之间、人和书之间、人和思想之间的互动,以阅读为起点,从书到公共生活,从书店到公共文化空间。半书房实现了对阅读生态的建设,通过一座书房,建成一个高地,营造一隅生态,实现阅读的社区化、社群化。

一年之后,半书房很快被社会发现,然后被周边的书友们传播出去,于是就对社会开放了,它不仅让我们这群爱书人在这里找到温暖,使读书人近悦远来,也迅速成为小镇区域的文化地标。开放之后的第一年,半书房以“半书房+”的模式被引入到苏州,随后几年又开到了温州、衢州、温岭等许多地方,促成当地一个个公共阅读空间的落地,去传递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抱有纯真、好奇和汹涌的爱意”。

“半书房始于读书,却不止于读书。”从2015年创办以来,除了实体书店,半书房做得最多的就是整合资源举办各种各类思想文化沙龙。通过社会众筹、各平台的合作以及资源的盘整,我们一面积极发掘本土文化资源,一面灵活引入外来文化资源。2016年年底,我们提出“在苍南,从世界看中国”的行动口号,在“半书房”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一条关于众筹“名家沙龙”的倡议信,短短几天得到了437名来自10多个省份的热心书友支持,筹得资金11.4万元,用于全年举办8场名家思想沙龙,资中筠、雷颐、余世存、夏中义、鲍鹏山、梁鸿、景凯旋、王开岭等知名学者相继抵达小城开讲。我清楚地记得第一场众筹名家思想沙龙,那一天特别冷,书友们却说是“春天的脉动”,我们就是想以“读书”为媒,让小地方的“文化海拔”不断提升,跟整个世界在一起脉动。

现在,半书房已成为一个响亮的民间公共文化机构名片,我们发起的“名家思想沙龙”“南方阅读论坛”“半席演讲”等活动备受各方好评,成为苍南的一个文化地标,半书房所引发的民间推动阅读行动也写进了当地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当地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行动案例,因半书房的启发和影响而形成的“城市文化客厅联盟”在苍南的每一个乡镇都拥有一个高品质的阅读空间,一点儿一点儿改变着小县城的精神生活,有力助推当地全民阅读生态。

“读书人不该孤单,这是我们用行动为社会所做的一点点建设。”半书房的故事还在继续……

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发起半书房的经历,让我收获了精神层面的文化自觉,在行动的过程中,整个人在工作状态、生命状态上也都发生了很特别的变化。如果说过去我们主要追问教育,如今我们开始追问文化;如果说过去我们只是探寻自我的生活,如今我们开始社会的关怀。这是人近中年的我们的一次文化自觉。从中我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在当下这个时代,每个人在自己生命的旅程中都需要重视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去唤醒对书籍的热爱?如何去重建自己的精神宇宙?我认为人是怀抱着理想、希望和意志而存在的。人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存在。

回到学校,回到校长的身份,一个迫切的追问,那就是如何去办一所理想的学校?“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理想的学校就应该是一所图书馆里的学校,就是要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让阅读无处不在,让书香飘溢童年,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就是一所理想学校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孩子们,图书馆是我给你们的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拥抱书籍之光里,朝向新的开始。”每到一所新的学校任职,改造出一个全新的图书馆成为我的必做工作,“让图书离需要的人更近,让图书为需要的人而存在……要最大化发挥图书馆的功效,使阅读润泽学生心灵,让图书馆助力师生成长。”图书馆的时光,会是孩子们在小学生活最美好的享受和记忆。我坚信,如果学校图书馆能成为师生阅读的绿洲,那么建设图书馆中的学校也将指日可待。

我还把自己的办公室改造成“校长图书馆”,设计专属的“悦读邀请函”,不定期邀约孩子们上校长图书馆共度“悦读时光”,让严肃的校长室悄然成为孩子心中阅读秘密的所在,“校长图书馆改造”项目曾入选蒲公英教育智库推出的“中国最美校园”案例。

在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我为孩子们营建了一个校园微型图书馆——B612星球,一个以经典童书《小王子》为创意,以小王子居住的“B612星球”命名的校园阅读微空间。在那里,除了不同版本的《小王子》之外,还陈列了三百多本中外经典的人文读物,“B612星球”帮助孩子去打开文学之门,让孩子进入一个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在这里,文学成为一个奇妙的通道,成为一个美的阶梯。

“让孩子先看到书,而不是我们期待的眼神。”理想的学校就是要真正看见每一个孩子正在形成的精神饥饿感,让孩子遇见图书的可能成为常态,用一个个复合巧妙的阅读空间,去支持一个个优质的阅读课程的发生,用经典的力量去擦亮师生生命的底色。

我还在学校里设立一个特别的机构——儿童阅读项目组,自己担任召集人,以此引领学校的语文课程回到教育本来的真意,让孩子们去亲近文学,去亲近经典。项目组引入很多国内外最新的儿童阅读研究成果和阅读资源,推动学校和家庭的联动。“少年时期,正是那些滋养、感动、激励过自己的文字,决定了他一生的品质和方向。”著名学者傅国涌先生说,“我相信,一切改变从读书开始,无论将来做什么,阅读都是根基中的根基。”

我想,一所看见阅读价值的学校就是要不断优化儿童生活方式,要坚信——学生不是不看书,而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书籍,还没有更充足的阅读时间。去尊重孩子,从孩子出发,用诵读去开启黎明,用诗歌和名作名篇去打动他们,去激发孩子内心最柔软最真切的情感,让一本本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东西方经典文学以更便捷的方式抵达他们的世界,滋养他们的精神家园。

(作者系浙江省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校长、中国教育报202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29日第9版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大河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75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